千里江山图:一枝一叶总关情

2017/10/12

9月15日,北宋《千里江山图》在故宫博物院首次全卷展出,再度引发了“故宫跑”现象。

《千里江山图》有什么魔力,让人们如此疯狂?
据传此画是北宋青年画家王希孟作,一切得由此人说起。

从史料看,有关王希孟的生平记载,非常之少。 《千里江山图》上权相蔡京的题跋谈到:“希孟年十八岁,昔在画学为生徒。”十八岁时,王希孟作出此图献上。十八岁,正当一个人感知力巅峰之时;是褪去青涩,着意探究世界之时;更是一往无前,生出少年意气之时。天才的十八岁,气象无人能及。

《千里江山图》是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,却诞生于水墨山水的黄金年代。王希孟恰好年岁,又恰好遇徽宗指点。他大抵自己也不知道《千里江山图》是如何被成就的,连他的逝世都像是上天故意留下了这一桩遗恨。

天子门生,少年英才,英年早逝,身带这样的标签已然让王希孟和他平生唯一一副传世画作成为传奇。还嫌不够,《千里江山图》的传承谱系亦带有传奇色彩。

先是北宋权臣蔡京,爱若珍宝;而后辗转南宋内府;元代时,溥光和尚在画上题跋;明代此画杳无踪迹,没有任何记载;直到清代宋荦鉴识,使此画进入皇家秘藏。一幅旷世巨作,几百年间寂然无声,实在令人称奇。

当然,再多的噱头也比不上《千里江山图》本身的艺术价值。它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独特而崇高的地位。

《千里江山图》以完整的绢幅表现锦绣江山,层峦叠嶂、水域绵延、民生祥和,是一幅理想蓝图。卷中有“可行、可望、可游、可居的空间意像”,被誉“咫尺有千里之趣”,名曰“江山”,实则落笔在“人”,宋人行走于山林眼霞之间,自得其乐。

长卷指向的是时间“未完”,长卷的卷收、展放是老子“方生方死、方死方生”的境地,虽作全景,切割成无数局部,局部又自足圆满。王希孟有这样的耐心和勇力,在画上做加法,着眼于秋毫之末,却也不蔓不枝,清贵逼人。

庄子曰:“天地莫大于秋毫之末,而大山为小。”生命有边界、有终始,落到底处却是一笑的豁达。

国庆长假将至,博物馆游近年来成为国人的出游热门主题。故宫博物院自然是不容错过的选择。除了恰逢其会的《千里江山图》,每一件文物,都带有属于时代的印记。

食器无法再盛食,农具不能再耕作,礼器也召不出远古的鬼神。 但它们的光华依然灿烂,足以带我们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,追慕故人、故事,聆听属于它的传奇。

金米【吉祥八宝银牌】

复刻了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【金刻花八宝】

抵住时间洪荒,带它们,穿越时空来到您的面前。